2017年農業氣象年景預測,旱澇并存需科學應對
2017-05-09發布, 閱讀 10561次, 分類: 種植百科

2017年我國農業氣象年景總體偏差,氣候形勢復雜,旱澇并存。
據農業部和中國氣象局會商預測,2017年全國農區熱量偏多、水分和日照正常略偏少,階段性、區域性暴雨洪澇和干旱可能重于常年,農業氣象年景與2006年、2007年和1999年相似。
一、華北東南部及黃淮北部可能發生春旱。
預計春季華北東南部、黃淮北部氣溫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少,部分地區可能發生春旱。
二、黃淮部分地區小麥遭遇“倒春寒”的幾率增大。
去年秋冬播以來,冬麥區氣溫偏高,小麥越冬期推遲5-7天,局部推遲10-15天,黃淮地區部分小麥沒有進入明顯越冬期,持續緩慢生長,加之后冬溫度持續偏高,部分小麥呈旺長趨勢,可能提前起身拔節,遭遇早春凍害的幾率增大。
三、東北地區北部可能出現低溫春澇。
預計春季黑龍江及內蒙古北部降水偏多、氣溫偏低,三江平原地區可能出現低溫春澇,對適時播種保全苗不利。
四、江南東部降雨偏少影響水稻栽插。
江南東部(湖南、浙江中南部、福建中北部)入冬以來降水持續偏少、氣溫偏高,預計春季降水持續偏少,可能出現春旱,不利于泡田整地和水稻育秧栽插。
五、病蟲害呈重發態勢。
預計小麥赤霉病、水稻“兩遷”害蟲等流行性和遷飛性病蟲害重發風險高,水稻螟蟲、紋枯病、小麥蚜蟲、玉米螟發生區域廣、危害重,小麥條銹病、稻瘟病、玉米大斑病、馬鈴薯晚疫病在部分地區可達偏重發生,病蟲防控形勢嚴峻。
防范東北地區低溫春澇。
一、科學確定品種。
根據積溫等氣候條件、調結構需求,科學確定主推品種,及早搞好種子調劑調運。一旦播期推遲,及時指導農民選用適期和偏早熟品種,秋霜春防,防止越區種植。
二、加快排水散漬。
對土壤水分飽和地區,充分利用大機械及早耙耢地,加快融雪散墑和耕地化凍。對化凍后明水多的地塊,采取挖排水溝、積水坑、疏通溝渠和機械強排等措施,搶排積水,除水散墑,確保適時播種。
三、及早騰茬整地。
對玉米秸稈尚未清除的地塊,在化凍前及早組織發動人力、機械力量突擊清除田間秸稈,為適時整地創造條件。加強土壤墑情監測,檢修調試整地、播種機械,一旦適宜機械進地,立即組織農機搶早整地,利用春季溫度回升、風力較大的有利條件,進行翻耕晾曬散墑。也可以頂漿滅茬起壟,剎漿后含水量和溫度適宜時播種。
四、落實關鍵技術。
擴大水稻大棚育秧面積,實行智能催芽,充分利用水稻育秧大棚搶積溫的作用,育好秧、育壯秧,保證育秧生產安全。玉米采取曬種、包衣、催芽播種。對土壤濕度大、播期推遲的地塊,及時更換生育期較短的品種或播前曬種1-2天,提高發芽率、滅殺病原菌;采取藥劑拌種和包衣技術,防治苗期病蟲害;采取播前催小芽,加快出苗,搶積溫,保證玉米正常成熟;采取淺播淺種,以加快出苗速度,確保一播全苗。
五、發揮農機作用。
組織好跨區機耕機播作業,大力推廣機整地、機插秧、機播種,實行深松整地,推進科學整地、標準化整地、保墑整地、規模連片整地,堅持做到滅茬、整地、起壟、鎮壓一條龍作業,加快播種進度。
來源:農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