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土壤
2017-04-06發布, 閱讀 8753次, 分類: 種植百科
又到春來種地時,農民朋友又到了熱火朝天選種買肥的關鍵時刻,然而很少有人關心種地的土壤,怎么查看土壤肥力,做好配方施肥,需要從六個方面來衡量。
1、土壤有機質
有機質在土壤中的含量很少,在中國大多數的農田中,有機質的含量只有0.7%-1.2%。但是,它對于土壤肥力、作物健康度有著很大的影響。資料顯示,在一定范圍內,有機質的含量與土壤肥力水平呈正相關。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土壤往往表現為透水透氣性好、供肥能力強、不容易出現板結以及鹽漬化的情況。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對于作物的產量也有著很大的聯系,據調查,中國大多數土地的有機質含量為0.7%-1.2%,我們稱之為“黑土地”的東北地區的有機質含量為3%左右,從兩個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出,1個點的提升對于土壤的肥力至關重要。
一、土壤有機質有什么作用
(一)提供作物需要的各種養分
土壤有機質不僅是一種穩定而長效的氮源物質,而且它幾乎含有作物和微生物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大量資料表明,我國主要土壤表土中大約80%以上的氮、20%~76%的磷以有機態存在,在大多數非石灰性土壤中,有機態硫占全硫的75%~95%。隨著有機質的礦質化,這些養分都成為礦質鹽類(如銨鹽、硫酸鹽、磷酸鹽等),以一定的速率不斷地釋放出來,供作物和微生物利用。另外,據估計土壤有機質的分解以及微生物和根系呼吸作用所產生的CO2,每年可達1.35*1011t,大致相當于陸地植物的需要量,可見土壤有機質的礦化分解是大氣中CO2的重要來源,也是植物碳素營養的重要來源.此外,土壤有機質在分解過程中,還可產生多種有機酸(包括腐殖酸本身),這對土壤礦質部分的一定溶解能力,促進風化,有利于某些養分的有效化,還能絡合一些多價金屬離子,使之在土壤溶液中不致沉淀而增加了有效性。
(二)增強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緩沖性
腐殖質疏松多孔,又是親水膠體,能吸持大量水分,故能大大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此外腐殖質改善了土壤滲透性,可減少水分的蒸發等,為作物提供更多的有效水。腐殖質因帶有正負兩種電荷,故可吸咐陰、陽離子;又因其所帶電性以負電荷為主,所以它具有較強的吸咐陽離子的能力,其中作為養料的K+、NH4+、Ca2+、Mg2+等陽離子一旦被吸咐后,就可避免隨水流失,而且能隨時被根系附近的其他陽離子交換出來,供作物吸收,仍不失其有效性。腐殖質保存陽離子養分的能力,要比礦質膠體大許多倍至幾十倍。一般腐殖質的吸收量150~400cmol(+)/kg。因此,保肥力很弱的砂土中增施有機肥料后,不僅增加了土壤中養分分數,改良砂土的物理性質,還可提高其保肥能力。 腐殖質是一種含有多酸性功能團的弱酸,其鹽類具有兩性膠體的作用,因此有很強的緩沖酸堿變化的能力。所以提高土壤腐殖質質量分數,可增強土壤緩沖酸堿變化的性能。
(三)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
腐殖質在土壤中主要以膠膜形式包被在礦質土粒的外表。由于它是一種膠體,粘結力和粘著力都大于砂粒,施于砂土后能增加砂土的粘性,可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由于它松軟、絮狀、多孔,粘結力又比粘粒汪11倍,粘著力比粘粒小一半,所以粘粒被它包被后,易形成散碎的團粒,使土壤變得比較松軟而不再結成硬塊。表明有機質能使砂土變緊,粘土變松,土壤的保水、透水必性以及通氣性都有所改變。同時使土壤耕性也得到改善,耕翻省力,適耕期長,耕作質量也相應地提高。腐殖質對土壤的熱狀況也有一定影響。主要由于腐殖質是一種暗褐色的物質,它的存在能明顯地加深土壤顏色,從而提高了土壤的吸熱性。同時腐殖質熱容量比空氣、礦物質小,而比水小,而導熱性質居中。因此在同樣日照條件下,腐殖質質量分數高的土壤土溫相對較高,且變輻不大,利于保溫和春播作物的早發速長。
(四)促進土壤微生物和活動
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物質和營養物質均直接和間接來自土壤有機質,并且腐殖質能調節土壤的酸堿反應,促進土壤結構等物理性質的改善,使之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動。這樣就促進了各種微生物對物質的轉化能力。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隨著土壤有機質質量分數的增加而增加,兩者具有極顯著的正相關。但因土壤有機質礦化率低,所以不像新鮮植物殘體那樣會對微生物產生迅猛的激發效應,而是持久穩定地向微生物提供能源。正因為如此,含有機質多的土壤肥力平穩而持久,不易產生作物猛發或脫肥等到現象。
(五)促進植物的生理活性
腐殖酸在一定濃度下可促進植物的生理活性。
(1)腐殖酸鹽的稀溶液能改變植物體內糖類代謝,促進還原糖的積累,提高細胞的滲透壓,從而增強了作物的抗旱能力。黃腐酸還是某些抗旱劑的主要成分。
(2)能提高過氧氫酶的活性,加速種子發芽和養分吸收,從而增加生長速度。
(3)能加強作物的呼吸作用,增加細胞膜的透性,從而提高其對養分的吸收能力,并加速細胞分裂,增強根系的發育。
(六)減少農藥和重金屬的污染
腐殖質有助于消除土壤中的農藥殘毒和重金屬污染以及酸性介質中Al、Mn、Fe的毒性。特別是褐腐酸能使殘留在土壤中的某些農藥,如DDT,三氮雜苯等的溶解度增大,加速其淋出土體,減少污染和毒害。腐殖酸還能和某些金屬離子絡合,由于絡合物的水溶性,而使有毒的金屬離子有可能隨水排出土體,減少對作物的危害和對土壤的污染。
2、土壤微生物
菌肥的作用:菌肥主要通過各種菌劑促進土壤中難溶性養分的溶解、釋放。菌劑在代謝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的無機有機酸性物質,促進土壤中微量元素硅、鋁、鐵、鎂、鉬等的釋放及螯合,有效打破土壤板結,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使被土壤固定的無效肥料轉化成有效肥料,改善了土壤中養分的供應情況、通氣狀況及疏松程度。菌肥的使用,促進了刺激素的產生,調節、促進作物的生長發育。菌劑的使用,可以促進赤霉素、生長素和其他活性物質的產生。菌肥中部分菌種具有分泌抗菌素和多種活性酶的功能,抑制或殺死致病真菌和細菌。
3、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個理論,那就是木桶效應,即木桶上最低的板決定了木桶盛水的容積。這在我們的農業生產中同樣適用,那就是蔬菜的產量是由含量最少的養分決定的,也就是土壤中有一種需要的營養元素缺乏,即使其他的營養物質再大量補充也不會獲得良好的產量。
當我們在農業生產時會發現,當作物不健康時,往往是由于其中的某一個中量元素或微量元素缺失而導致的,我們就只有去再專門補充這一元素。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將購買提供N、P、K的化肥中金額的30%用作為作物補充中微量元素上,那么我們還需要再去專門補充這一元素嗎?而且當作物的各種元素都有充足的補給時,健康的作物就會生產出優質的果實。
4、土壤酸堿度
不同的植株都有自己喜歡的土壤,將南方的作物直接栽種在北方,及時將它放在溫室中提供同等的熱量,如果土壤還是北方的土壤,那么它就不會生長得很好,那是因為每個作物都有自己喜歡的酸堿度。
在酸性的土壤中,土壤中的磷酸容易和鐵、鋁結合成不溶物而被固定,影響蔬菜對磷的吸收;鉀、鈣等元素易被過多的氫離子取代而淋濕掉;另外,酸性土壤中銅、鋅、錳、硼等微量元素溶解增大,如果再增加微量元素肥料的加入,那么很可能使作物受害。在堿性土壤中,水溶性磷酸根又易于鈣結合成難溶的磷酸鈣,降低肥效。還會固定鐵、鋅等元素,影響作物的吸收。
5、鹽分
如果持續向土壤中施加化肥,那么化肥的殘渣就會殘留在土壤中,土壤全鹽含量必會有所升高,如果土壤中全鹽含量達到一定范圍之后,土壤便會有鹽漬化的趨向,同時由于全鹽含量升高,土壤溶液濃度過大,將直接影響蔬菜根系的生長。
土壤中的鹽分可以反映土壤礦質元素的含量情況,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我們的土壤是否健康,是否適宜種植作物。如果土壤的鹽分過高,輕者作物就會生長不良,嚴重的會出現作物死亡的現象。
6、有害物質
土壤中既有各種養分、有益微生物,也有很多有害物質,例如重金屬等,這些物質大量積累在土壤中,勢必會對蔬菜產生危害,影響蔬菜生長。重金屬不僅會影響土壤微生物的活性,還會與某些元素產生拮抗作用,也會影響植物對某些元素的吸收。例如:Zn、Ni、Co等元素能嚴重妨礙植物對磷的吸收,砷影響植物對鉀的吸收。